
BUYER
買手故事
元初魚鋪 | 野生海鮮天然鮮
時間:2014-09-25 09:25瀏覽:6016
我是元初買手Joice,從小就喜歡喝媽媽煮的魚湯。那種白白的跟牛奶似的鮮味道,是出來工作后根本喝不到。
市場上充斥著泡藥、注水的海鮮產品,所以我們選擇產品的首要條件,就是考慮它的安全性。
自從做了食品行業,就越發體會到獲取安全健康食材的不易,不僅需要養殖人的堅持和用心,還需要我們細致的考證和標準化的檢測。
為了挑出安全又新鮮的產品,我們常常要深入養殖基地,與漁民親密接觸,了解捕撈的每一道環節。
用我們的火眼金睛加上品控小伙伴的元初標準,檢測出它的真實屬性。
我的愿望是,保證你在元初買的海產品都是安全又新鮮的,可以放心地分享給家人和朋友。
出海經歷
金秋時節, 我來到漳州龍海隨著船隊出海,體驗捕魚全程。
這里是漳州龍海的一個小漁村,面積只有0.96平方公里,北距廈門島6海里,東北距金門島8.5海里,與金門的大擔、二擔島僅三四海里之遙。
島上擁有近500艘的捕魚船,盛產魷魚、鯧魚、帶魚、黃花魚、大鰻魚等,是閩南漁場的重要生產基地。
島上的很多漁民,都是世代生活在這個風景優美的小島上。
16歲便出海捕魚,現年46歲的船長阿忠已經擁有一艘自己的漁船,帶領10余名船員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過著簡單的討海生活。
30年的捕魚生涯,讓他對這片大海有著深厚的感情。
傍晚6點,簡單的晚餐后,就要開始繁重的工作。我即將與阿忠船長一同從浯嶼島出海,遠赴臺灣海峽金門海域捕魚,全程記錄并親身體驗漁民們捕魚勞作的過程。
漁船漸漸地離岸,海面上風浪較小,漁船輕輕搖晃,但我已經有些暈眩。
航行約近5個小時,終于到達預定的捕魚海域,北緯24.12°,東經118.27°。
此時漁船已身處金門海域,海面風浪明顯變大,漁船顛簸得厲害,最大落差有兩米多,還不時伴隨著海浪打上船艙。
起錨,收網。
阿忠船長,帶領船員們不懼風吹浪打,在黑夜中忙碌著準備捕魚收魚工作。
凌晨2點,第一網魚終于上船,已經被海浪晃暈的小曼也隨漁民們激動起來。
新鮮的紅斑魚、黃翅魚、紅蝦...上一秒還在海里活蹦亂跳,下一秒已被服服帖帖地網羅,船員們利落地將活蹦亂跳的魚蝦放入船艙,分類挑選。
第一網收魚完成后,大家在漁船上小歇,便開往下一個預定海域,陸續捕魚。經過長達25小時的海上顛簸和艱苦勞作,漁船滿載而歸。
阿忠船長告訴我們,現在近海漁場越來越小,漁船更多地駛向外海,十天二十天不歸已成常事。
雖然常年的海上工作讓他和家人聚少離多,但是淳樸的他說,“我熱愛這個小島,我也愛捕魚,如果哪天不出海,總感覺心里有點空蕩蕩的?!?/span>
回歸腳踏實地、不會顛簸的陸地,小曼深感這討海生活的不易,托小元給小伙伴們捎話,請一定要好好品嘗及珍惜每一份來之不易的海鮮。
凌晨出海,捕撈上岸的海鮮,靠岸到急凍加工,全程冷鏈車運輸儲存,爭分奪秒鎖新鮮,真正實現漁場鮮味直抵餐桌。
在你剛剛睡眼惺忪準備起床時,漁船直供的當季野生海貨已抵達元初各門店,正靜待你的提領。
回歸腳踏實地、不會顛簸的陸地,我深感這討海生活的不易,給小伙伴們捎個話,請一定要好好品嘗及珍惜每一份來之不易的海鮮。
元初魚鋪 | 野生海鮮作業紀錄
16:30 漁船拿貨
東山野生海鮮到崗,辛苦作業一天的漁民們來不及歇上一會,打包鋪冰發往廈門。
22:00 到達工廠加工
野生魚貨已經從碼頭迅速送達廈門工廠,準備開始加工流程。
5:40 元初物流全程冷鏈配送鎖鮮
物流的小伙伴全程冷鏈運輸魚貨,爭分奪秒鎖新鮮,保證最鮮味道。
7:00 新鮮魚貨到達元初各門店
經過加工的野生魚貨到達門店!幾個小時前還在海里的魚兒,已經擺在元初的冰鮮臺上,準備接受顧客們的檢驗。
掃一掃,手機瀏覽此頁